SERVICE PHONE
0335-7666899
新闻动态

2006年玻璃行业大事件

发布时间:2007-06-28 15:10:00

来源:中国建材报

1.平板玻璃结构调整意见出台事件回放:12月7日,旨在解决当前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玻璃行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于促进平板玻璃行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的《意见》被称作今后至少5年内玻璃行业发展总纲。《意见》的出台为玻璃行业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将制定产业准入门槛、促进大集团发展、加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等作为各地区、各部门今后落实相关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点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于解决当前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玻璃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能型、功能型玻璃产品,全面提升玻璃工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意见》的出台,行业开始关注《平板玻璃工业市场准入条件》、《平板玻璃标准》等行业政策何时出台,也更加关注国家鼓励的十大玻璃企业究竟鹿死谁手?
  
    2.中国建材集团收编洛玻事件回放:12月18日,中国建材集团与洛玻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材集团与洛玻集团达成了通过股权划转方式,利用洛玻集团业务平台整合中国玻璃行业,发展我国玻璃行业的战略协议。通过划转洛阳市国资经营公司所持洛玻的70%股份,中国建材集团成为洛玻这个总资产超过40亿元的玻璃行业龙头企业的新主人。
  
    点评:这是我国建材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内企业间的战略合作。通过此次收购,洛玻集团一跃进入“国家队”的行列。外界评论认为,通过这一合作,洛玻拥有了更直接的政策优势和资本平台,打通了走出经营困境的便捷通道。而在玻璃生产领域几近空白的中国建材集团则快速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迈出了酝酿已久的玻璃行业整合第一步。随着整合大幕的拉开,谁又将是中国建材集团的下一个目标?
  
    3.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事件回放:2月27日,具有180年历史的玻璃行业“老字号”——皮尔金顿,同意了日本板硝子公司以30亿英镑(约合52亿美元)的总价收购其80%股份。6月16日随着皮尔金顿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彻底谢幕,皮尔金顿正式成为板硝子的全资子公司。吃下皮尔金顿后,板硝子成为仅次于日本旭硝子的全球第二大平板玻璃制造商。
 
    点评:收购皮尔金顿,让日本平板玻璃企业的野心昭然若揭。日本终成全球玻璃巨头,除了依赖于日本银行的支持,日本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相对于板硝子的收购举动,我国玻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判断全球的产业并购趋势,怎样得到政府的支持,都需要我们的同仁思考。而这是否预示着世界玻璃行业进入了日本企业相对垄断的时代?
  
    4.中国玻璃收购蓝星事件回放:2月中旬,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公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及JVInvestmentsLimited收购蓝星玻璃和北京秦昌玻璃。取得7家玻璃行业公司之控制性股权之后,中国玻璃拥有了14条生产线,日熔化量达到4780吨,成为中国最大的平板玻璃上市公司。通过此次收购,中国玻璃产品组合扩充至包括镀膜玻璃、压延玻璃及更多具有附加值的玻璃,使其成为中国平板玻璃行业中产品结构最齐全的生产商之一。
  
    点评:板硝子“蛇吞”皮尔金顿之举在中国上演。背靠弘毅投资和皮尔金顿这两棵大树,中国玻璃凭借香港成功上市和快速膨胀,一度成为近一两年内风头最劲的玻璃企业。做策略股东的皮尔金顿已易主板硝子,中国玻璃的一系列举动,是否会像一些行业人士猜测的那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华东地区八次调价事件回放:到10月13日,华东玻璃企业已经分别在杭州、淄博、蚌埠、开封、昆山、德州、南京、洛阳等地召开了八次华东地区玻璃企业座谈会,座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协调玻璃价格,使已低于成本的价格理性回归。价格协调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华东地区的薄板建筑级玻璃到岸价和厚板汽车级玻璃价格从3月初的64元/重箱和70元/重箱,涨至79元/重箱和86元/重箱。
  
    点评:到第八次调价,玻璃的价格已基本上回到了正常的水平,实际使召开的第九次华东地区玻璃企业座谈会的意义不大。自2005年到今年年初,玻璃价格跌至低谷,很多企业感受到了类似1999年的严峻市场形势。有评论认为,随着今年价格的上浮,玻璃行业将迎来“暖冬”。但出口退税降低和平板玻璃出口限令即将出台,平板产量会集中在国内释放,不知道价格协调的作用还能否有今年的效果?
  
    6.中国企业澳洲胜诉事件回放:澳大利亚海关应皮尔金顿(澳大利亚)公司代表澳大利亚夹层玻璃生产行业提出的诉求,于5月25日开始针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透明夹层玻璃展开反倾销调查据建材技术情报所王新春介绍,澳大利亚的进口中国夹层玻璃主要来自信义玻璃集团、上海耀皮集团和南玻集团等。经过调查,澳大利亚海关认为从中国和印尼进口夹层玻璃不构成倾销。中国企业胜诉。
  
    点评:中国的玻璃企业自打走出国门以来,不断受到“歧视”,从南非、澳大利亚到菲律宾等不一而足。此次胜利表明中国玻璃企业的成熟,其经验可以借鉴。它反映出中国的玻璃生产企业不仅已经懂得了遵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更学会了充分利用游戏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次应诉的几家企业所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最终使他们赢得了“外战”的胜利。而那些见到别人调查就开溜的企业,应该扪心自问的是,“我的权利”哪去了?
  
    7.中空玻璃开始3C认证事件回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8月份发布的2006年版《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当中,建筑(安全)中空玻璃首次被列入其中。换句话说,建筑(安全)中空玻璃将在18个月后开始强制认证管理,即自2006年7月12日起18个月内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建筑安全中空玻璃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点评:《规则》的出台为中空玻璃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节能的同时,保证玻璃的安全性。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下钢化加工企业高兴了,钢化玻璃' target='_blank'>钢化玻璃将来成为建筑玻璃的“原片”。但是《规则》实施后,考验行业主管以及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问题是,全国遍地的“作坊”式中空玻璃生产厂家如何控制?怎样认定“安全范围”?
  
    8.康宁落户北京事件回放:随着康宁公司宣布其液晶玻璃基板后段项目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年来,京东方和上广电在为康宁项目选址上的竞争暂告一段落。
该基地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200万~1500万片。按照计划,这一基地将于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之前有传言称,康宁此次的投资额将在10亿美元左右,但康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文德没有透露具体投资金额。
  
    点评:康宁的落户就像一个“香饽饽”,被北京和上海抢来抢去。康宁这一策略高明之处在于不断抬高了自己的身价,也借势赚足了眼球。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康宁“火”起来的真正原因在于超薄玻璃和电子玻璃已经成为玻璃行业企业竞相抢夺的制高点,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国玻璃在这一领域与国际水平的距离。洛玻、浙玻都对外宣称自己拥有了超薄技术,我们想问的是,还要几年能够与康宁匹敌?
  
    9.《中空玻璃生产规程》完成事件回放:酝酿多年的《中空玻璃生产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不久前完成并通过审定。规程中包括了间隔条式中空玻璃生产规程、胶条式中空玻璃生产规程及密封胶、间隔条、连接件、干燥剂、复合胶条等内容。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说:“对中空玻璃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规范,是整个中空玻璃行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点评:目前中空玻璃行业存在着产能增长过快、管理落后等问题。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规范行业的发展,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将门槛定了起来——出台《中空玻璃生产规程》。被协会秘书长张佰恒比作企业操作手册的规程有望成为行业标准在全行业推广。我国8%的中空玻璃使用率还与国际水平差很远,真正要达到欧洲50%的使用率,要看政府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如何作用?
  
    10.真空玻璃通过鉴定事件回放:真空玻璃技术的发明人——唐健正最近忙于应付各类媒体。他的真空玻璃技术及设备开发不久前通过了建设部的验收。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传热系数<1W/m2K,计权隔声量Rw达35dB以上。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真空玻璃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该产品节能效果明显,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
点评:节能玻璃产品的序列中又多了一位成员——真空玻璃。而其更佳的节能和隔音特性被业内专家看好。经过16年的奋斗,唐健正此次可以长长地出上一口气。通过建设部的验收,标志着真空玻璃得到建筑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开始实现产业化。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昂贵的价格使这一产品还停留在样板工程上面,如何加快产业化,降低价格等成为摆在唐健正面前的新问题。